学生组织
首页 >> 团学活动 >> 学生组织 >> 正文
能源筑基,新质先行——“薪火红言、笃行报国”实践团走进可可盖煤业公司开展调研
作者:李年宝   来源:   发布日期:2025-07-24 13:38:48   点击数:

能源是工业的“血脉”,是经济发展的命脉。为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关于能源安全和能源强国建设相关重要论述,进一步领悟习近平总书记在山西考察时关于能源转型的讲话精神,近日,西安科技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薪火红言、笃行报国”赴陕北煤炭资源型城市产业转型调研团到达榆林,前往陕西延长石油榆林可可盖煤业有限公司开展调研。

在为期两天的调研中,实践团得到了陕西延长石油矿业有限责任公司安全环保质监部负责人艾川,陕西延长石油可可盖煤业公司副总经理赵一超,以及可可盖煤业公司综采队队长商佳新的大力协助与全程陪同。通过地面参观与井下探访相结合的方式,全方位感受现代化煤矿的科技魅力。

走进可可盖煤业公司,现代化建筑巍峨耸立,实践团师生沿着整洁宽阔的园区道路,先后参观了行政办公大楼、职工生活区、文化体育运动中心以及智能调度中心、储煤气膜仓等核心场所。

通过实地参观,实践团师生深刻感受到,可可盖煤业不仅在生产技术上追求现代化,更在员工关怀上彰显温度。现代化的生活设施和人文环境,既提升了员工的幸福感和归属感,也生动诠释了企业管理的精细化水平与“以人为本”的发展理念。

在智能调度中心,工作人员向实践团介绍道,“可可盖煤业公司运用5G技术实现了井上、井下关键设备高速互联、高效互通及智能控制”,并现场对综合管控平台如何让采煤、运输、通风等各环节的实时数据实现互联与集中监控进行了演示和讲解。

在储煤气膜仓,经工作人员介绍,实践团了解到可可盖煤业公司克服了严寒、大风及仓壁结露等不利施工因素,优化喷膜煤仓技术,改进砼配合比,实现了少人化、智能化球形仓建设,在矿井选煤厂周边分别建设了2个产品球形仓和1个原煤球形仓,其中规模最大的球形仓直径达66m,高度达70m,可储存煤量10万吨,形成“三球”鼎立之势,可容纳“百川煤海”。

在洗选工区,实践团师生们见证了从原煤到精煤的蜕变之旅。自动化流水线井然有序,特别是重介浅槽分选技术,实现了资源的高效、精准分选和清洁利用,生动诠释了绿色矿山建设的深刻内涵。

接受相关安全培训后,实践团师生在可可盖煤业公司综采队队长商佳新带领下,穿戴好矿工服和相关设备,坐上防爆无轨胶轮车,深入500米矿井深处,参观智能掘进工作面,感受“现代采矿”工作场景。

一下车,“埋头苦干,不怕困难”的延长石油企业精神映刻在综采工作面移变列车段前沿,“安全是我们的信仰”的标语清晰可见。

新形势下煤炭的战略属性与压舱石作用更加突出,新质生产力是助推煤炭产业深度推进和高质量发展的关键。实践团师生沿着行人通道依次参观了设备列车、液压支架、采煤机、刮板机等井下综采专业设备以及中央变电所、水泵房等主要硐室。近距离感受了现代化综采设备集群高效协同作业的磅礴力量。

在路过“党员先锋驿站”时,实践团成员感慨道,“没想到井下也有党员示范岗”。工作人员介绍到,“党员先锋驿站”主要用于井下安全培训、井下生产操作技能探讨以及员工谈话、用餐等。实践团深刻感受到了信仰的力量和可可盖煤业“安全生产、幸福生活”的工作理念。

走出矿井,阳光正灿,实践团意犹未尽,相互交流感悟。宗文卓说到,“智能化矿山发展迅速,对复合型人才的要求也更高,我们要用好学校开设的微专业平台,提升个人综合能力,更好适应时代对人才的需求”。詹诺妍谈到,“把论文写在祖国大地上从来不是一句空话,可可盖煤业依托科技创新解决了智能化矿井建设的许多难题,打造了现代矿山的典范,我们青年要学习他们改革创新、实干兴业的精神,深入开展调查研究,为中国式现代化建设贡献自己的力量”。

本次调研,实践团师生深切感受到了现代化矿山的魅力,也激励了青年们笃行报国、担当时代使命的信念。下一步,实践团师生将带着收获与感悟在校园和社会的“大课堂”中砥砺初心,锻炼本领,以新时代青年的力量为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而增添青春色彩!

版权所属: 西安科技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   2018-2020 school of Marxism .     陕ICP备10002064号

学院地址: 陕西省西安市雁塔中路58号(雁塔校区)

联系电话:029-85583835(雁塔校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