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西安科技大学图书馆前的茵茵草丛间,绿意轻轻环绕着一尊青铜雕像。袁耀庭先生端坐于堆叠的书卷之上,目光穿越岁月仍显深邃坚定——这尊雕像不仅凝固着先生的儒雅风骨,更镌刻着西科地质学科的拓荒岁月,承载着一代学人薪火相传的精神力量。
袁耀庭先生的人生轨迹,始终与我国地质教育事业、与西科的学科发展紧密相连。1917年,他生于河南获嘉;1941年从国立西北工学院矿冶工程系毕业时,便立下“以地质报国、以教育育人”的初心。1957年,他出任交通大学(西安)地质系主任,为西北地质人才培养播下种子;1958年西安矿业学院(西安科技大学前身)地质系成立,他又以教授兼系主任的身份躬身入局,成为我校地质工程学科的“奠基人”,亲手为这一学科筑牢了第一块基石。
彼时国家百废待兴,地质勘探与矿业开发是支撑工业发展的关键。袁耀庭先生以“拓荒者”的姿态扛起学科建设重任:袁耀庭先生以 “拓荒者” 姿态扛起学科建设重任。课堂上,他将地质理论拆为生动案例,把复杂地质图册讲成 “大地的密码”;山野间,带师生踏遍陕甘矿区与戈壁,用脚步丈量地层、锤炼实践本领。办公室里地质图册与作业堆积,深夜他伏案批改、梳理学科规划的身影,是校园动人 “治学剪影”,这份学术敬畏与育人执着,至今藏于西科校史记忆。

作为我国著名地质学家、教育家,袁耀庭先生将“严谨、求实、创新”的治学态度深深融入西科血脉,始终把“为祖国煤炭事业培养栋梁”的信念植入师生心中。在他的引领下,一批批西科地质学子走出校园,成为我国地质勘探、矿业开发领域的中坚力量,用实践续写着先生“地质报国”的初心。
如今,矿建80级校友怀着敬意,为袁耀庭先生立像于校名下。这既是后辈对前辈的致敬,更是西科学子传承校史的自觉——驻足雕像前,我们看见的不只是一位学者的肖像,更是西科人深耕地质领域的执着、教育者传道授业的坚守,以及学校与国家能源事业同频共振的担当。
时光流转,袁耀庭先生的精神如校园里的常青树,始终焕发着生命力。这份“扎根大地、育人为本”的精神,正激励着一代又一代西科人在科研攻关、教育育人的道路上笃定前行,续写着校史新的风华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