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年2月23日上午,在新学期即将开学之际,史纲教研室按照学院的统一部署,以党的二十大报告精神为引领,在北院会议室成功举行首次集体备课会。参与本次备课会的老师有马建华、余非、丁健、周静、孙赫、裴恒涛、裴胜利、荆秀芳、王楠、李培健、王创和李创功。学院党委书记贾哲旁听了本次备课会。
与会老师结合“二十大”精神,以史纲新教材各章内容为蓝本,分别从教学理念、教学方法、教学重难点和教学反思等多个维度展开深入交流。会上气氛融洽,探讨热烈。马建华老师在谈到“导言”部分的教学时指出,针对我校大多数学生在知识背景方面偏于理工科的学情实际,教师应该主要让学生了解中国近现代史的上下限及划分依据,明确中国近现代史的主流和本质及其与中共党史和中国革命史的联系与区别,并使学生重点掌握现代史上不同阶段中国共产党分别面临的主要任务、取得的主要成就和各自的历史地位,从而增强学生在中国共产党领导下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而不懈奋斗的自觉性。丁健老师针对第一章的教学指出,一定要给学生讲清楚该章内容的内在逻辑和启示,要突出说明进入近代后中华民族的磨难及造成这一问题的原因,但同时也要向学生指出近代以前中国曾一直走在世界前列,以增强学生的民族自信心。李培健老师针对第二章主要从教学重点和教学方法上做了阐释,指出本章的重点是讲述太平天国农民运动、洋务运动和维新运动失败的原因,在教学方法上可以通过列举史料、播放视频等加深学生的理解。荆秀芳老师在谈到第三章的教学时也指出,要充分利用播放视频的方式引导学生直观理解资产阶级革命派的活动和武昌起义等重要历史事件,同时要以问题导入的方式推动学生独立思考《辛丑条约》的危害、辛亥革命失败的原因等重要内容,还可运用比较分析的方法让学生对不同的历史事实加深理解,并帮助学生学会辩证的分析方法。王楠老师在谈及第四章的教学时,指出可以提问的方式引导学生将该章内容和第三章串联起来,以便学生深入理解为何中国共产党的成立开创了中国革命的新局面,同时为了加深学生对重点知识的理解,可以对新文化运动的背景及民主内涵的变化、俄国十月革命、五四运动的背景等知识简要介绍,以便学生形成系统性的历史认知。余非老师主要分析了第五章的教学重点和难点,指出该章的重点是中国革命新道路理论,开篇可提问学生新道路的“新”体现在哪些方面,尤其要强调毛泽东思想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的产物,而难点则是要明确中国共产党连续发生三次“左倾”错误的原因。针对第六章的教学,孙赫老师指出要首先进行学情分析,然后“对症下药”,通过学生关注的敏感问题导入课程,并设计问题链,引导学生思考并讨论“决定中国抗战胜利的关键因素是什么”等核心问题,同时应加强师生互动,以将学生的学习从知识层面引导至情感层面,最终传递正确价值理念。周静老师则重点剖析了第七章的教学主旨,指出要使学生了解抗战胜利后的时局及其对中国历史发展的影响,认识两种命运、两种前途决定胜负的斗争是这一时期中国历史的基本内容,重点是讲清楚中国共产党为争取国内和平民主所做的努力以及中国共产党能够赢得解放战争胜利的原因,使学生进一步认识“没有共产党就没有新中国”的真理。裴胜利老师主要围绕第八章内容做了教学展示,首先对新旧教材改版及其逻辑关系作出说明,进而明确本章教学重点和难点,在此基础上,指出本章教学方法应以讲授为主,但在过程设计上可以辅助案例教学、课堂讨论等方式,将典型事件轶闻、社会焦点引入教学内容,以提升学生的分析、归纳和推理能力,最终实现阶段性教学目标。最后,裴恒涛老师在对学生学情进行分析的基础上,就第九章的教学内容和方法作出说明,指出一定要给学生讲清楚党在不同时期的重要理论、重要会议、重要决策、重要主题和人物,在教学方法上应注重理论联系实际,通过史料和案例来展示党的光辉发展历程,以使学生认识到改革开放的历史必然性,并自觉同历史虚无主义进行斗争。
本次备课会是在深入学习、贯彻和落实党的二十大精神背景下的一次重要理论准备和教学演练,与会的各位老师通过充分交流和探讨,进一步认识到党的二十大精神进课堂、进头脑的重要性,进一步明确了史纲课的教学思路和方法,使大家受益匪浅。作为思政课老师,大家一致表示必将在后续教学中将党的二十大精神融入课堂教学,并持续改进教学理念和方法,更好地用党的二十大精神铸魂育人,做好青年学生的引路人。